它是大城县唯一的省级示范高中。它成立于1949年4月8日,原名大城初级师范学校、大城中学、任丘第三中学、五七大学和五七学校。1986年9月,它被称为大城县第一中学。
大城一中成立于1949年,始称“大城初级师范学校”,校址在今县招待所。1954年8月更名为“大城县初中”,停止招收师范生,改为培养初中生。学校也陆续迁往西关圣人殿(今县职工学校)。1958年8月,第一批高中生被招募,从培养初中生到培养高中生开创了一种模式。同年10月,由于上级取消大城县建设,更名为“任丘第三中学”。1962年1月,大城县建设恢复,校名改为“河北大城中学”。1985年,政府投资100万元创办新校,校址在县城北廊大路西侧,1986年9月搬迁完毕,命名为“大城县一中”,是河北省重点中学之一。廊坊市高考成绩多次排名第一。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1997年下半年开工至1998年,第一中学科技实验楼投资300万元。2000年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综合一号楼。2004年12月,大城一中改扩建工程投资2000万元。2006年,女生宿舍楼、综合办公楼、北大门建成,44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建成。河北省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于2005年1月通过。多次因高考成绩优异被评为廊坊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学校占地217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科技实验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餐厅。其中,教学用房21167平方米,行政用房4338平方米,物流配套设施 15419平方米,实验1132平方米。有102个教学班,5500多名学生。
学校拥有完整的教学设备,包括多功能工作室、多媒体教室、高标准微机室、教师电子教室、教学专用教室、各学科实验室和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教学设备按省级标准配备。学校拥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已连接宽带特殊网络,并与北京人才学院、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网络、北京大学附属高中相连“天、地、人”保持网络等密切联系。
建有210 平方米的图书馆、教师和学生阅览室。现有书籍19万册,其中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1300多本,报刊杂志256本。学校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可满足学生的文化体育课和课外活动。
在职教职工449人。其中专职教师365人,本科以上学历42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7%以上。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9人,一级教师157人,中等职业以上教师51%;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各科骨干教师在省市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学校赴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院校招收了14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使教师队伍更年轻,教师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至08年,大城一中受到各级党、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92次,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1次,地市级奖励45次,县级奖励36次。
学校成立7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为高校培养了大量合格毕业生,为我县经济发展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工人。据不完全统计,有23594名学生完成学业并取得资格证书,12845名学生升入高校深造。其中,218人荣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一流大学的优雅宫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按照“以人为本,素质立校,深化改革,科研兴校,团结奋斗,与时俱进,打造名校”研究制定了《大城一中2002-2020年发展规划》: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后勤为保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以引进激励竞争机制为手段,以全校师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为动力,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大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