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十中学总结
杭州第十中学前身为宗文义校,成立于1806年,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中学。在过去的210年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拥有国内外的名人和校友。学校为杭州优质初中、浙江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学校有30个教学课程。
杭州市第十中学师资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有52名高级教师,包括7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优秀教师和3名市级优秀教师;市、区教研组成员12人;随着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23人被评为市、区教育新秀。在杭州青年教师优质课程、讲座等教学竞赛(评估)中,15人获得一等奖,10人获得二等奖。
学校坚持“依法治教,科研兴教,文明执教”方针,倡导“勤奋、求实、进取、创新”学校作风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市行为准则标准学校、绿化先进集体、卫生先进单位、文明单位、体育先进单位、教学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实施人本主义科学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分别获得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杭州市第十中学办学特色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办学“三满意”杭州第十中学前身为宗文义塾,成立于1806年,人文底蕴丰富,是浙江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为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刻理解《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纲要》精神,落实《杭州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第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和《上城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杭州第十中未来规划未来规划
完成杭州十中“环境优雅,设施一流,师资精良,质量上乘,管理有序”示范学校是杭州十中全体教职员工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三年学校发展的理念。
2003年,学校西北角(皮市巷)和东南角(马市街)的居民搬迁工作启动,体育馆和行政楼新建工程尽快实施;新建两个多媒体综合电化教室、一个劳动技术教室、十个物理投影仪教室、一个有56台计算机的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分支校园网络,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申请做好物质准备,为尽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4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学校生均面积、生均绿化面积、生均建筑面积、技术信息工程等硬件指标,完成皮城巷改扩建工程,实现总部作为高中教学点和初中教学点的目标。
2005年,学校所有班级都将拥有物理投影仪,班级可以实现互动教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十中将成为“杭州示范上城领先”优质名校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
杭州市第十中学办学历史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中学。前身是杭州宗文义校——杭州宗文中学。“宗文” 以文为宗,既包括文化知识的外在表现,又包括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文与道的完美统一。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中学是杭州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位于杭州市中心的北临庆春路,南濒解放路。她的前身是公元1806年(清嘉庆十一年)创建的宗文义塾。1907年(光绪33年)改为杭州宗文中学,1912年改为杭州私立宗文中学,1956年改为公立,更名为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中学。
杭州最古老的中学历时194年。 创始人为周士涟(字补年),浙江省嘉兴市新丰镇人,名义士,名教育家。约公元1795年,周士涟在嘉兴新丰镇连办平林、里仁、盐溪、尚文四义学。清礼部尚书王廷珍视浙江时,曾写过《新丰义塾记》,向社会推荐周士涟的崇高义行。1806年,周士涟举家到杭,不顾破产,不顾疲惫,经日敲铜锣,沿街逐户筹款,创办杭州宗文义塾。其艰苦办学的精神感动了杭州士绅和许多人,从而取得了成功"南周(士涟)北武(训)"崇高的声誉。
公元1821年、1822年(清道光元年、二年),清王子太保林在杭嘉湖道任职时,被周士涟的善意深深打动。他甚至写了《宗文义塾记》和《杭嘉义塾加孝廉田记》,高度赞扬了周士涟的宝贵精神和高尚人格。 1907年,前清举人、杭城名人、宗文中学校长、朱丙炎(字硕甫)受到监督,弘扬宗文精神"简单耐用,诚实不欺骗"校风整肃全校,使之成为浙东"以教风为特色的名校"。 1937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杭州沦陷。宗文中学第二任校长钟玉龙(字郁云),前清举人、著名诗人、书法家、地理学家、叙述者和社会活动家,带领学校师生,西迁建德,南迁雁荡,为浙西、浙南山区培养了一大批爱国志士和名人。 杭州解放于1949年,学校自1956年起转为公立学校,学校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杭州市第十中学教学成绩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学习实践研究,注重巩固学生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物理研究论文《可乐瓶底的奥秘》获得全国一等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增量指标、高考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05年,重点大学上线率达到市区省二、三级重点高中第三名,其中重点班本科上线率达到92.9%,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杭州市第十中学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学习实践研究,注重巩固学生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物理研究论文《可乐瓶底的奥秘》获得全国一等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增量指标、高考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05年,重点大学上线率达到市区省二、三级重点高中第三名,其中重点班本科上线率达到92.9%,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