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同文中学中加友谊学校简介
九江市同文中学,又称九江市第二中学,是江西省著名的学校。
前身为民办同文中学和民办儒励女子中学(分别成立于1867年和1873年),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教会学校。
经过几次历史变迁,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两所学校,并于1951年合并为两所学校“省浔阳中学”,后更名“九江市二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之一。
200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同文中学”校名。南枕甘棠之滨,北邻能仁古刹,前瞻匡庐秀色,后闻长江惊涛,至今已有149年。
九江同文中学中加友谊学校办学历史
九江,匡庐拥翠,彭蠡渔歌,长江通途,物阜民淳。历史上人物云集,文化发达,
享有“就像过化的地方,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九江历史开始剧变。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现代九江开埠通商。九江开放后,在与外商的竞争中,现代经济正在发展;在欧洲风雨的洗礼下,中西文化融合,社会氛围和人们的价值观也在逐渐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同文中学和儒励女校诞生了。
140年前,1867年,美国卫理协会传教士赫尔利和陶理从福建来到九江。他在九江租界地城外土桥口(即现在的福浦路)设立了教室,并成立了教室“埠阆小学”。1881年,美国德国传教士库思非来到九江,掌管布朗小学校务,在新校园广泛种植花卉和树木,开放操场,建造校舍,丰富设备,正式建立小学和中学两级制度,取“中庸”“普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意思,命名为“九江同文书院”。同文增设大学于1905年被命名为“九江南伟大大学”,又称 “南伟烈书院”。九江南伟烈大学分为预科和专科两类。1917年,由于学校经济困难,南伟烈大学成立12年,不得不忍痛停办,改为完整的三三制中学,更名为“九江同文中学”。
九江同文中学中加友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同文现有教师213人,其中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江西省特级教师8人,全国优秀政治教师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教师10余人,班主任10余人,国家培训骨干教师9人,省培训骨干教师28人,硕士研究生4人,市教学明星5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市骨干教师近30人。100名高级职称教师。100名高级职称教师。他们是同文立于不败之地的中流砥柱。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