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12”地震,我校受到影响,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科技楼受到严重损坏,震后全部拆除。根据邛崃市委、市政府高中布局调整要求, 2010年1月25日,邛崃一中开始搬迁,2月5日迁入灾后重建项目洪川新校区。 新校区占地97922平方米(约150亩),建筑面积约4433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12856平方米,实验楼建筑面积8429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3035平方米,风雨操场(室内体育馆)建筑面积1785平方米,学生住宿楼(4栋)共18206平方米,8个羽毛球场、6个篮球场、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
邛崃一中的历史最早追溯到宋代“鹤山书院”。“鹤山书院”宋理宗重视自己的才华和道德,亲笔题写“鹤山书院”给他起名字,远近学生就在魏了翁门下学习。明朝时,各任州牧先后整修扩建。到了清朝,各任州牧先后重建扩建,直到清光绪33年(公元1907年)秋天才开始。“邛属中学堂”,学院被废除了。
民国三年(1914年)4月,邛崃与大邑、蒲江三县协商,约定开办邛州联合县立中学校,校址设在考棚内。邛崃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夏季独立开业“邛崃县立邛崃高中”。1944年,由国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领导,直接分配资金,成立“四川省立邛崃高中”,这是邛崃县历史上第一所高中。“省中校”解放后,大部分毕业生要求进步,为各自岗位的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以后,“省中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校名发生了变化。直至“文化大革命”最后,1978年更名为“四川省邛崃市关一中”。1984年定名为“四川省邛崃县第一中学”。1994年撤县建市后,学校命名为“四川省邛崃市第一中学”。2009年底,学校迁至邛崃市临邛镇洪川社区新校址。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