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厢中学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市优先发展城镇——城厢镇是青白江区唯一一所单一高中的学校。校园面积38644平方米,建筑面积15374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2009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2%。城厢中学现有教职工109人,学生1732人。
城厢中学是一所具有80年办学历史的全国知名学校,继承了它"治学严谨,求真务实,艰苦朴素"坚持以下优良传统"人文立校,和谐育人"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学校的教育追求是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让学生享受成长的自由,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支柱。
学校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走特色发展之路。2008年,教育局批准学校办综合性高中,即以普通高中入学教育为主,兼顾艺术体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桥梁。艺术和体育特色教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8年高考艺术和体育双重推出25人,比去年增长840%,艺术和体育在线对高考的贡献率达到41%,2009年艺术和体育专业推出46人,其中一人体育考试成绩99分,居全省前列,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2009年,学校被命名为“艺体特色学校”。学校将用3—五年来,稳步提高办学水平,以培育学校艺术体育文化为重点,占领成都普通高中艺术体育教育高地。
成立四川省成都市城厢中学
1927年3月12日,成厢中学宣布成立。原名:金堂县立中。刚开始的时候规模很小,只招了一个班,只有80多名学生和10多名教学行政人员,当时学生流动频繁。
1930年改革开放前的城厢,学校设女生部。
1931年又增设了国家师范部。
1931年秋,驻军杨秀春旅长出2万银元扩建学校,修建了8间教室、一个莲花池、一条青年之路和法国教堂式学校大门。现在只有学校大门仍然存在,其他人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新面貌。
1932年春,金堂县立中更名为金堂县立初中。
1934年春,国民党中央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来金堂祭祖,给学校出版了两套二十四史和一些古典名著。
1935年,学校将原图书馆改为"季陶图书馆"。
1936年秋,前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母亲赵玉仙(又名赵俊涛)来到学校担任女生部培训主任,教授历史、地理等课程。当时,9岁的李鹏和他的母亲住在学校里。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赵先生一方面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宣传爱国主义、抗日救国主义和革命思想,培养进步青年学生,推动他们走上革命之路。陈敏玉(现名高梅)、许多学生,如李希容(现名李明),后来去了延安,先后入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了司局级干部。赵郁仙的革命行动引起了反动派的仇恨。
一九三七年夏天,赵郁仙在一次周会上发表了题为“"重新评估所有价值"演讲立即被校长解雇。随后,小李鹏和母亲去成都继续革命斗争。
1985年12月14日,赵玉仙在北京去世后,高梅于同年12月30日写了一篇题为《强共产主义女战士赵俊涛在金堂》的文章,深切哀悼她的老师。20世纪90年代,老李明和高梅回到城厢中学,与母校的师生们在一起,纪念革命烈士的伟大成就,开展传统的革命教育活动。
1939秋,教师"强华队"与美国教师"老鹰队"篮球友谊赛。
1943年春,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第一班新生。
由于争夺校长职位的风波,1947年秋季推迟了两周开学。
1948年春,师范部划定为县立师范学校,学校更名为金堂县立中学。
1949年12月初,校长逃回成都,师生自己度假。12月27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金堂解放学校。1950年1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
联合学校成立于1950年3月至1950年10月,1950年10月,金堂县立女中联合学校师范学校仍使用原校名:金堂县立中。
1951年3月,校名:金堂县中学。1952-1959,校名:金堂县一级中学。
1959-1960,校名:金堂县第三中学。
1960-1969,校名:金堂县城厢中学。与此同时,1966年6月,学校奉命"停课闹革命",1969年9月,全体教师下放公社,城厢中学解体,校园成为914部队的营房。1970-1972,校名:金堂县城厢镇中学。与此同时,1971年底,914部队撤离并返回校园。
1972-1980,校名:金堂县城厢中学。与此同时,学校在1973年开设了小型微生物工厂和印刷厂。
1978年改革开放后,甘乃德等美国教师来访。
1981年1月,随城厢地区划入青白江辖区,校名:成都市城厢中学,一直沿用至今。
1983年3月,成立了教学代表大会。同年4月,学生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1985年1月,第一栋教师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3月,甘乃德等美国教师再次来访。
1988年,职称改革评为第一批一、二、三级、高级教师。
第二栋教师宿舍楼于1990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实验楼(现名科技楼)于11月竣工投入使用。
绣水中学于1995年7月正式合并为城厢中学;10月,东西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
1998年4月,第三栋教师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2000年5月,办公楼竣工投入使用。10月,学校行政规定每年11月的第一周是学术活动周。
2001年8月,第四栋教师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9月,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
2001年12月12日,学校档案管理达到省(部)级标准;12月16日,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
2002年2月25日,城市食堂竣工投入使用;10月,第五栋教师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
2003年8月,高中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十月,诗人、校友流沙河为高中教学大楼题词:"绣水书声",又为校门上题写了校名。"城厢中学"。学校于2004年6月4日被命名为:"成都示范普通高中",9月,学生公寓楼竣工投入使用;10月12日,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为城厢中学题词:"继承光荣优良的传统,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
郭校长于2006年被提升为区教育局副局长。年底,学校初中搬到新建的城厢学校,约900名学生和60多名教师离开。现在纯高中是一所高中,有1300多名学生和105名教师。新学校于2008年开始建设。
2011年8月,全校师生搬进新学校,展现英雄气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秉承优良的风格和传统,打造具有艺术和体育特色的高中。城市里的人们开始写新的历史。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