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学成立于1933年,是一所具有光荣爱国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的名校。学校创始人周慎修、杨安仁等先生目睹了日寇侵略的傲慢,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救亡图存,非教育不足以言而喻。”,于是决定兴资办学,以此为代价“中国”二字冠名。由于其卓越的教学成绩,学校在社会上享有盛誉。成为当时上海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学校。在成立三周年之际,张学良、柳亚子等政治要员和社会名人共101人祝贺中国中学题词。是徐汇区较好的区域重点。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中学在历任校长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团结、文明、勤奋、进步”良好的校风培养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人才。学校晋升为徐汇区实验示范高中,实现了中国中学历史上的重大质的飞跃。这所学校有164名在编教职工。其中一线教师143人,二线教师31人,其中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92人,高中教师69人,初中教师74人。是一支朝气蓬勃、锐意创新、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
随着祖国建设的蓬勃发展,中国中学也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学校继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创建一流的完成中学为目标 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学生和新思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环保、影视、游泳已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在市、区竞赛中频频获奖。中国中学是上海教科研实验学校、上海科技教育显著成果实验学校、上海影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成员学校、徐汇区体育(游泳)特色学校、徐汇区法律教育特色学校、上海绿色学校、徐汇区文明单位、徐汇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教育项目先进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成员学校”等。
在过去的2005年里,这是学校飞跃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中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教师敬业乐群,学生茁壮成长,学校蒸蒸日上——全校师生,在“责任教育”在指导下,学校不仅成功完成了三年计划的中期评价,而且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个人发展方面蓬勃发展,学校的外观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都达到新的水平,实现“小步走,不停步,每年都有新的进步”发展目标。
新高中位于上海南站对面(钦州南路85号)。新校园是一流的设施、精致、优雅、多媒体、网络信息、智能花园学校,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括8层高层建筑、塑料跑道草坪体育场、地下停车场100个停车位;体育综合楼包括两个室内篮球场、大型室内体育馆、礼堂、工作室,硬件配置,如舞蹈室、音乐室、实验室、影视资料放映展示室、多媒体教室等。
高中有18个教学班,但有24个普通教室、两个大教室、三个计算机在线教室、六个物理和化学实验室、五个科技创新实验室和一个环保实验室。规划设计新颖先进,布局理念科学合理,功能设施先进齐全,生态环境适宜美观。学校的规模和质量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成为徐汇教育的另一个亮点。
2013年80周年之际,学校成立并开始探索,让中国学生自发学习,迎接未来,成为更好的未来公民“C7”未来瑞课堂。作为徐汇区首批云课堂技术探索学校之一,C7数字瑞课堂不仅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而且也受到城市、地区乃至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拥“Collect,Communicate:开放休闲阅读,社会合作空间”、“Cross Culture Understanding:文化思辨空间”、“Collaborate:未来智能教室的多任务模式”自2013年11月建成以来,C7睿课堂等四大空间,近10门课程和20个俱乐部开展了教学活动,并与四川、海南、韩国等教育访问小组进行了交流和访问,讨论了数字时代的新课堂。
目前,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难并存。一方面,我们深刻认识到“用发展凝聚人心”强大的力量和强大的积极强化作用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快速发展。我们以“责任教育”为了突破,师生和员工得到了加强“责任”意识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师生在“责任”互动,质量“责任”中提升。在学校发展前景的指导下,全校师生初步形成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初步呈现出和谐、团结、进取、向上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勤奋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不断显著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逐年提高。南郊新校区(高中)的建设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扩大了办学空间,实现了一校两区,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水平。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科和教师建设,课程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学校理念、人才培训质量、科技创新水平、服务社会功能、学校自我发展能力、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初,“九·一八”’一·二八事变“江苏昆山周慎修先生先后爆发,目睹东北三省被鲸吞,民族危机日深,“相信欲望救亡图的非教育是不够的”,1932年10月3日,与周祖贞、季永章、杨安仁等一起创办学校。选择西爱咸斯路249号(现永嘉路第三小学校址)为校舍,聘请于右任等知名人士为校董。选择西爱咸斯路249号(现永嘉路第三小学校址)为校舍,聘请于右任等知名人士为校长。第一次校董会议于1933年1月3日召开,校名为私立中国中小学;中学有两个部门:高中和初中,高中部有普通科和商业推荐。周慎修为校长,楚民谊为董事长。同年2月,学校正式开学,学生73人。周祖贞为教务主任,张家凤为教育主任,张一轮为事务主任。第二学期开学的学生增加到173人,在甘村(现嘉善路131弄)3号,敦和里(现襄阳南路306弄)、拉都路(现襄阳南路)343号又租了三栋校外宿舍。1934年,学校初具规模。6月,周祖贞担任教学主任,方季石副之,季永章担任事务主任,并聘请刘振邦(秉毅)担任秘书。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大量外来人口迁往上海租界避难。1935年9月,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原校舍不足以应用,于是西爱咸斯路386号(现永嘉路388号)慈善家黄涵之先生的公寓被租为中国中学校舍,至今仍在使用;旧址是中国小学和幼儿园。顾宝煜(书林)由周祖贞担任副校长、徐春霖、方季石担任高中、初中主任、杨安仁、季永章分任教务、培养、事务主任。1938年,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到800多人,共有18个班级,中学分为中国小学初中女子。
上海市中国中学是徐汇区较好的区域重点。位于徐汇区桂林东街119号。中国中学成立于1933年。已有70年的历史。是上海市高端住宅区享有较高声誉的重点中学。1936年校庆3成立初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周年之际,60多名政府首脑成员和大学校长祝贺学校题词。(包括右任、张学良、孙科等一大批知名人士)这在普通中学庆典的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学校素以教学严谨、教学质量高而称。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严谨的教学作风和良好的学习作风。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业务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近十年来,学校以优异的教学质量在徐汇区享有较高的声誉。美国纽约市皇后区贝塞高中(PRINCIPDL,BAYSIDE HIGH SCHOOL,QUEENS,NEW YORK)两校师生交流互访进一步加强,成为友好学校。鉴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学校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新的高标准学校将是中国中学的明天。人才聚集在学校培养的学生中。前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朱开轩、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启彤、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马瑾、全国教育工会副主席江晨清、澳门知名企业家侨光集团总经理王启祥、香港知名证券家毛玉亭、著名电影演员凤凰、王志华均为校友。学校一年级学生230人,学生230人;二年级学生194人,学生194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大龄退学生人数为0。初、高中毕业率为100%。在过去的三年里,每学年因各种原因留级的人数平均留级率约为0.5%。现任校长孙占林,文学硕士,副教授,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张伟丽,支部书记,高级教师。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