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龙中学旧址位于石龙镇绿化东路100号,1930年建校,前身为东莞县立第三中学,1933年改名为“东莞立石龙初中”,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生,现为东莞市全日制公立高中,2004年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1年搬到西湖区温泉中路新校址,石龙中心小学现已成为旧址。龙中至今已成立86年。
东莞市石龙中学旧址位于石龙镇绿化东路100号,1930年建校,前身为东莞县第三区立中,1933年改名为“东莞立石龙初中”,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生,现为东莞市全日制公立高中,2004年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1年搬到西湖区温泉中路新校址,石龙中心小学现已成为旧址。
学校现有学生2368人,教职工195人,专职教师166人,高级教师56人,高级职称占教师33.7%,居全市中学前列。硕士研究生49人,东莞学科带头人3人,东莞各学科教研会常务理事9人。在过去的五年里(2007年至2011年),石龙中学16名教师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技能和科研项目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69项,其中国家奖励26项,省级奖励81项。辅导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657项,其中国际奖励12项,国家奖励16项,升级奖励76项。7名教师进入广东省“数百万人才工程”在名录中,涌现出一批受到全国和省表彰的先进人物。(以上信息至2011年)
石龙中学已迁入新校园。新校园占地150亩,市镇投资超过2亿元。体育馆、美术馆、实验楼、餐厅、学生公寓等设施齐全。体育区在教学区对面,有人行天桥通过。体育区设有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观礼台等。所有教室均配备电脑、高科技触摸屏黑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8人,空调。东江之滨矗立着一所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现代化学校,龙中的办学环境、设施设备有了质的飞跃。
学校遵循“崇德励学,敬业爱人”努力探索校训“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循循善诱,以理性说服人”充分吸收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为共和国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材,龙中学生的足迹遍布全国,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全国传统田径项目学校先进单位被全国教育工会评为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活跃的中学生活”被评为市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的先进学校称号。《光明日报》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14年超额完成高考目标、《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媒体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经验。
崇尚石龙中学“石头的基础,龙的精神”;坚持德育领先,以教育为导向。在创造性探索中,积极构建具有现代特色的办学模式,精心培育“现实、创新、勤奋、自律”良好的作风;针对时代制高点,从严治校,立体办学,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学校建设充满活力,办学效率稳步提高。
石龙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全国“活跃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国家传统体育项目先进学校,广东省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东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普通教育体系先进单位、市群体活动先进单位、市初中质量评价一等奖。1998年被评为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先进团委。《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许多新闻单位,如《南方日报》,在椎介石龙中学有多次经验。国家体育委员会主任吴绍祖、共青团中央书记刘延东、教育部长张保庆等曾来校考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石龙中学写了校名。
龙中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科技创新教育、机器人教育三大亮点。学校被评为东莞文化建设模范学校和东莞科普模范学校。学校队前往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北等地参加世界机器人锦标赛,并获得多项荣誉。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刚视察了龙中机器人活动展区,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南方日报》报道了学校14年举办科技艺术节、搭建素质教育平台的经验。
梧桐滴翠,凤凰高飞。近年来,石龙中学教师撰写的论文有3篇获得国家奖,6篇获得省级奖,41篇获得市级奖,16篇在省级以上出版物上发表。高中毕业生入学率逐年提高。1995年,247人参加高考,90人以上进入省专线,226人入学;114人以上,262人,138人以上,294人。初中毕业班的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在过去两年的学科竞赛中, 石龙中学有18名学生获得全国奖,21名学生获得市级奖。在教师和学生中,涌现出一批被省、全国表彰的先进人物。
学校有体育节、校庆节、科技艺术节、心理健康节、宿舍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还有丰富的学生俱乐部,包括学生会、音乐俱乐部、摄影俱乐部、嘻哈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心理俱乐部和动画俱乐部。其中,音乐俱乐部的几支优秀学生乐队在东莞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色,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嘻哈俱乐部的学生在镇上的表演活动中表现出色,并获得了奖项。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