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四中学简介
北京四中建于1907年,初名为“顺天中学堂”,1949年改名为“北京第四中学”,2002年9月,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同年增设国际部。2005年与北海中学合并,恢复初中招生。2008年,部分民族团结中学教师并入我校,2015年与63中合并。现有高中、初中、广外校区、复兴门国际校区四个校区。马景林,现任校长。
北京四中成立之初,就坚持“四高”办学原则,即“高标准的办学目标”、“高层次的培养目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教学要求”。100多年来,北京第四中学为国家培养了3.6万多名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骨干,许多人已经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作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北京四中以其办学成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北京市第四中学办学目标
北京市第四中学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一所完整的中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质量高,特色独特,一流。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中国人,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人“专门人才”和“顶尖的创新人才”,为他们未来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市第四中学建立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多元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的学生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德育工作体系。
北京第四中学教育成果
北京四中是优秀学生的摇篮。近年来,4中有近60名优秀学生入党,每年约97%的学生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得11枚奖牌,学生多次获奖“北京青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每年有近200人在国际、全国和北京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在“申奥”第四中学作为唯一的接待学校,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官员的高度评价。第四中学是传统的体育学校,篮球、游泳、桥牌等运动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第四中学每学年举办教师或学生个人书法、绘画、摄影展,组织音乐会、舞蹈等体育、科技活动,激活校园生活,培养学生情感,展示学生各种才能,增强参与意识,提高活动能力。
北京四中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2007年位居“中国十大名牌中学”之首。四中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符合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标准的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北京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北京第四中学师资力量
北京四中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4人, 高级教师117余人,中级教师92人,博士18人,博士后2人,硕士101人,本科185人。其中,市学科领导7人,区学科领导39人,区骨干教师18人,教学竞赛全国一等奖7人,国家和市科研项目8人。
北京四中在“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教研互动模式,教学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确保了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目标的实现。多年来,四中名师众多,刘景昆、张子娥等教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第四中学的教师继承了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发扬光大。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循循善诱,锐意进取。
北京四中校园环境
在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部校园里,有1500多棵树和100多种花。校园南院有植物园,种植作物,建有简单的井亭。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中部北临平安街,南临北海公园,是闹中取静的庭院。初中北部有两栋楼,一栋是“佑贞楼”,一为“盛新楼”。两楼前有一个200米的操场;西北角是一个大食堂,上面挂着和高中综合楼一样的校训;东南角是一个小食堂,与南方的教学楼相连。
北京市第四中学办学特色
北京四中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培养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待内容的多层次德育工作体系。北京四中提出以“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发展方向。特设人文实验班和科技实验班,鼓励学生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学习优势。在学科教学方面,第四中学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坚持全面教育,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减少必修课时间,增加选修课和活动课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独立渴望,提高他们组织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全面、积极、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中,实施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得到最佳发展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准确把握同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策略,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