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洋中学成立于1896年,是中国人民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中学。它被中华民国著名教育家吴志辉誉为“中国之伊顿”,历史渊源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亚洲摄影之父”朗静山、文学大师巴金、著名社会活动家朱少屏等九烈士,“中国现代钢铁冶金和陶瓷的先驱”秦汾、吴南轩、丁石孙等23名中外院士,著名学者钱玄同、爱国将领方莹等各界精英都在南洋中学学习。1956年学校改为公立学校,1959年被确定为重点中学,2005年被评为公立学校“上海实验示范高中”。学校于1956年改为公立学校,1959年被确定为重点中学,2005年被评为重点中学“上海实验示范高中”。2014年9月,学校顺利完成整体改扩建,百年老校华丽转身,面向徐汇滨江和上海西岸。在新时代,学校积极推进“初中综合管理机制改革”,继承创新,继承发展,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清洁文化教育、足球等特色项目继续在全市享有盛誉,正在实现新的飞跃,走向新的征程。学校一直坚持“知行并进,为自己积福,为家增光,为国真干,为天下肇和平”教育思想,恪守“节俭、好学、自主、求实”校训,继承“爱国荣校,科教救国,依法治校,人文和谐”办学传统。长期以来,以学制健全、设备完善、师资优秀、教学优秀、人才众多而闻名上海。
现有员工157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6岁;35岁以下占56.45%。学校有2名特级教师,2名区拔尖人才,2名区学科带头人,2名局学科带头人,5名区中青年骨干教师。29人获得市园丁奖、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4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荣誉。
近年来,南洋中学教学效果不断提高,通过近三年的跟踪评价,在统一考试中,学生优秀率显著提高,高考10人9人本科,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学校优秀毕业生和推荐学生在大学,成为学生的骨干。例如,毛成义在CCTV获得全国英语演讲亚军,周静、何芳等学生在清华大学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考入复旦大学后,施嘉被选入香港中文大学。
经过几代南洋人的努力,科技教育已成为南洋的办学特色。科技教育的全面性、实践性和人文性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促进了素质教育的纵向发展,使学校成为上海一流、国内知名的科技教育特色高中。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探索中形成“节俭、好学、自主、求实”严谨的校风,以教育科研、科技教育为两翼,不断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全体教师敬业热爱教育,探索求真,致力于倡导南洋学生“有理想,求进取;能学习,热爱科技;能自力更生,善于合作;注重实践,做真人。”历届毕业生已成为各高校欢迎的合格人才。学校与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大学组成姐妹学校,开展师生互访、教学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