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58年,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双重领导下的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重点高中。截至2022年,浦东总校学生近1000人,高中教学班24人;闵行分校学生近500人,高中教学班12人;宝山分校学生近100人,高中教学班2人。总校于2014年2月从徐汇区桂林路迁至浦东新区,毗邻前滩国际商务区,详细地址为:上海浦东新区浦星公路388号。2013年,上师大附中闵行分校位于闵行区浦金街,位于浦佳路91号,毗邻上海戏剧学院浦江校区。2022年,位于宝山南大智慧城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正式招生。学校现有三个现代化校区,实行一校三区一体化管理格局。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第一所实验示范高中,上海六所学校联合考试(原十所学校联合考试)参加学校,上海五所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高中之一,世界著名中学论坛成员之一 [3] ,成立于1958年。位于徐汇区桂林路,2014年2月,高一全体师生迁至浦东新区三林地区。
学校多次荣获上海市学生行为准则示范学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中小学阅读活动先进集体、市校本研究基地学校等荣誉。学校以“发展教育——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为了办学理念,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让学生有空间和时间体验德育,有空间和时间选择课程,有扩展和探索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从而真正拥有独立发展和创新的空间和时间。在人文、科学、艺术、体育、技术等领域建立了70多门成熟的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景观文化课”“经典精读”、“数学思维和素养”“英语文化”以及机器人、天文观测、物理DIS实验、物理与信息技术、法语、日语、国际象棋、陶瓷等成熟的特色课程。课程建设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保障。课程建设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保障。附中有着深刻的改革和探索传统。“二期课改”自从学校开始以来,学校已经开始了“民主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教学探索。2007年一本率高达86%。历年高考一本率稳定在80%以上,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同济上线率可达20%。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占56%,特级教师6人,徐汇区学科带头人6人,校长名师后备候选人7人。2013年,闵行分校建成,占地90亩,总投资近4亿元,将浦江文化、国际元素与古镇文脉有机结合,突出闵行分校的个性张力。闵行分校享有与师范大学附中总部相同的招生政策。学校于2015年搬迁至浦东新区,占地面积147亩,环境优美。地理位置独特,校园环境生态文化,是优秀中学生学习成才的理想场所。三林校区和闵行分校招收住宿生和走读生,招收外国学生。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118名在职教师和91名教师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包括7名特级校长和7名特级教师,5名上海名师后备候选人,11名区级以上学科领导,6名区100名优秀青年教师,近10名教师参加国家和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编写工作。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等大学,学校还成立了由2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举办音乐、艺术、文学等讲座。其中,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郭祺伟带领学校天文社在英特尔上海青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依托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注重师资梯队建设,加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45名年轻教师先后到大学研究生硕士班学习。一半以上的英语教师出国接受短期培训,并聘请外籍教师进入课堂。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被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吸纳“高中国际教育项目”合作学校。CIFA(中国国际预科证书)已于2006年9月正式开学。为学生提供多方向、多方向的成功之路。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常规高中课程和CIFA相关课程。获得CIFA证书的学生可以进入国内预科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英联邦、欧洲、北美等国家的大学。
在上海2049年工程指导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机器人创新数字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普及机器人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依托学校拓展课程、社区活动、竞赛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 多人在市级以上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奖。2006年全国第七届会议“广茂达杯”DIYY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现场DIY 比赛中,赵聪、徐舟烨获得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广茂达杯”2Vs2(高中)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足球比赛,朱佳琪、徐舟烨获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广茂达杯”周胜辉在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大赛(大学组、中学组)中获得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广茂达杯”赵聪、周胜辉在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大赛论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06年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智能机器人创新大赛中,赵聪、徐舟烨获二等奖,周胜辉、朱嘉诚获三等奖。
在上海2049年工程指导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了机器人创新数字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普及机器人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依托学校拓展课程、社区活动、竞赛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 多人在市级以上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奖。2006年全国第七届会议“广茂达杯”DIY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现场DIY 比赛中,赵聪、徐舟烨获得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广茂达杯”2Vs2(高中)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足球比赛,朱佳琪、徐舟烨获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广茂达杯”周胜辉在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大赛(大学组、中学组)中获得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广茂达杯”赵聪、周胜辉在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大赛论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06年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智能机器人创新大赛中,赵聪、徐舟烨获二等奖,周胜辉、朱嘉诚获三等奖。
浦东工程项目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综合设计,在公开招标中受到专家的高度赞扬,成为中标实施计划。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寄宿制高级中学。位于浦东三林世博区,总用地面积146亩,建设规模36个普通班,国际班30个。地上建筑面积478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指导思想:人文校园、交流校园、绿色校园、集约化校园。设计理念:新江南书院——传统文化魅力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统一,将“宁静致远”与“共享交流”作为整体设计的主题,我们将努力成为整体设计的主题“庄重典雅,传承与创新”以江南书院为构思源泉,教学区、生活区、体育区以南北轴广场为中心,整合教学图书馆、科学实验楼、信息楼、行政楼、国际部、教师培训中心等建筑群体,与环境有机共存。交流空间,互动校园——交流空间和活动场所的设计,是营造校园环境的关键,也是体现校园空间特色的关键。交流空间,互动校园——交流空间和活动场所的设计不仅是创造校园环境的关键,也是体现校园空间特色的关键。通过风雨走廊连接南北不同的功能空间,创造丰富多样的交流场所;不同大小的庭院相互穿插,形成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户外活动空间。三林新校区上师大附中校址为:上海浦东新区浦星公路388号。闵行20路、761路等周边公交线路,地铁8号线芦恒路站。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配备了完善的现代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标准田径、师生宿舍和食堂、艺术教室、音乐教室、机器人教室、计算机房、体育馆、游泳池等,建筑规模为24个高中班。
注意事项: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